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亚洲水塔”。总面积约250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安全屏障,亦为下游的数十亿亚洲人口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对全球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交融,在青藏高原创造和发展了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内容极为丰富的西藏文化,保留了大量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类型,也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的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实践示范,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拥有极其丰富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重要的碳汇。西藏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在大力开发利用西藏清洁能源的同时,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研究,对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服务青藏高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大学在青藏高原的人文、社会、地球科学、医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并长期参与多项援藏工作,为青藏高原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在青藏高原的各项工作、对接国家战略、增强中国在涉藏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2022年6月,学校批复成立北京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作为学校开展青藏高原跨学科研究的统一平台,由朱彤院士担任中心主任。
中心拟在服务青藏高原保护与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中发展一流的交叉学科,并形成在交叉学科发展中,通过有组织科研来支撑青藏高原“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国家战略的新范式。目前,中心已形成南亚合作、生态环境、高原医学、区域发展、历史人文、地球系统和技术创新等七大板块,涵盖历史、社会、宗教、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人文社科领域,以及环境、生态、地理、地质、能源、人工智能、新工科、医学、健康等理工医学科,积极开展前瞻性和交叉性研究,发展针对青藏高原及泛第三极区域的交叉学科新方向。
中心依托和发挥北京大学文理医工学科齐全、基础研究领先、交叉学科布局超前的优势,围绕国家在青藏高原“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的重大战略,立足于青藏高原的独特研究价值及其在中国、一带一路和全球的重要地位,以增强中国在涉藏领域国际话语权、推进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引领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范式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出发点,深度整合校内跨学科的优势研究力量,融合国有骨干企业与地方政府等多元创新主体,构建聚焦青藏高原保护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创新、交叉前沿技术突破、国家战略决策支撑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成为:
(1)深化南亚国家区域合作与提升我国涉藏问题国际话语权的研究重镇;
(2)统筹推动学校涉藏事业及文理工医综合研究与全面合作的开放平台;
(3)支撑青藏高原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端智库;
(4)为学校培育面向特定区域的交叉学科方向并成为新阶段学科增长点;
(5)形成在交叉学科发展过程中通过有组织科研支撑国家战略的新范式。